11月11日,首届中国影视基地产业峰会在秦皇岛市举行,中国电影资料馆党委书记宋培学、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许柏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所所长刘汉文等业内专家,来自象山影视城、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八一王佐影视基地等基地代表以及山海关区长张建江等当地政府领导出席了峰会。
努力完成从手工作坊到电影工业化的蜕变
上午的发言部分由中国电影报社社长皇甫宜川主持,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建瑜第一个进行了发言,他分享了象山影视城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相关经验,他坦言中国的影视基地发展应该与电影产业的发展相配套,努力完成从手工作坊到电影工业化的蜕变。
陈建瑜
在陈建瑜看来成功的影视基地要素应该从多方面去考虑,首先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场景,“仅仅依靠为一个片子搭的场景去做影视基地是不现实的,现在象山影视城已经完成了从春秋战国到民国到现代的场景搭建,能够满足摄制组对各个时期场景的要求。”
第二是配套服务,其中包括服化道、群众演员、酒店等一系列相关服务。
第三是气候,在陈建瑜看来,象山影视城所处的长江三角洲保证了其气候上的有利条件,基本上能实现每年365天都进行拍摄活动,“冬天不会像东北那么冷,夏天拍古装戏也不会受太大的限制”。
第四是规模,“象山影视城已经覆盖了上万亩的面积,拥有超过20万平米的摄影棚,摄影棚数量居全国第一,每年接待剧组数量超过100个居全国第二”。
陈建瑜还着重强调影视基地与旅游结合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象山影视城目前的门票收入位居全国第三,并为所在地区提供了超过4000个就业岗位。他举例道:5年来,象山影视城从周边没一家民宿到现在拥有4800个床位,游客从15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200万人次,门票收入从500万发展到超过1个亿,“仅仅依靠剧组拍摄根本无法维持影视基地的正常生存”。
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总经理马光表示,中国电影在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发展日新月异,不仅国外技术浪潮持续冲击,国内的相关制作公司也不断涌现,中国观众的眼光和欣赏水平也随之而提高,他们对影视作品有了更深刻、更直接的认识,对国产电影的制作水准也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马光
而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一直致力于通过提供高端制作服务助力中国电影数字化发展,“08年数字基地的建立,带动了中国电影数字技术的革命,让中国电影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魅力和现代电影工业的魅力,具备里程碑式的意义。”
马光还透露,目前中影数字基地正在全面开启信息化建设浪潮,将迎来再一次的管理革命和技术飞跃,“未来一个全新的信息通达、结构完善、管理先进、技术领先的数字基地将呈现在全世界电影工作者面前,为电影工作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八一厂生产部副主任乔忠杰详细介绍了八一王佐影视基地的军队特色等相关发展优势,在乔忠杰看来,八一影视基地作为军队单位,不仅具有信誉度、专项建设资金支持等直接优势,而且由于本身属于军队单位,便于与部队协调各种有关拍摄事宜,例如调动军队、军事预算等,而且道具车辆种类丰富,还能依靠部队的装备更换实现可持续补充,以及改造各种军事特色道具装备。
乔忠杰
乔忠杰表示:“特殊的使命要求使我们精力更为集中,能够心无旁骛地助推军事影视文化繁荣发展”,接下来八一王佐影视基地希望能够利用现有资源、立足现有政策、汇聚各方力量,为军工影视的拍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行业专业能力,为军事题材影视剧的创作拍摄搭桥铺路,为中国军事题材影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并努力将八一影视基地打造成集影视拍摄、数字化生产、军事文化体验、爱国主义教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多业态、多角度,具备军事特色、时代特征的专业性综合性军事影视基地。”
刘汉文则从产业角度分析了影视基地发展的趋势,他表示,在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整个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飞速发展的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方面,对影视基地的建设与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
刘汉文
据刘汉文介绍,目前中国影视基地的总体格局分为三种风格:“分别是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上海胜强影视基地、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等以拍摄为主的基地,镇北堡、太湖影视城等以旅游为主的基地和横店、象山、青岛万达东方影都等综合性基地。”
关于影视基地未来发展的趋势,刘汉文给出了三个建议:分别是差异化发展、协同化发展、国际化发展,希望各个基地能在提升专业化程度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产生集群效应,形成行业性的沟通交流平台。
张建江表达了山海关政府对于发展影视产业的需求和渴望,他表示将在打造全域旅游的基础上,推动影视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着力发展影视为表、旅游为核、文化为魂的文化产业业态发展格局。
他还介绍道:“山海关目前已经把电影产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打造自然实景影视基地和电影产业园区,逐步形成以影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放映的影视全产业链,把山海关打造成旅游产业与电影产业完美融合的示范区。”
张建江
在发言中,张建江还对希望前来山海关进行创作、拍摄、投资的公司表示欢迎,他承诺当地将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影视剧制作团队前来创作、拍摄取景,鼓励外来投资者开发电影产业衍生产品,号召大家共同分享山海关的优势资源。
要摆脱旅游基地的影子和心大体弱的弊端
下午举行的中国影视基地产业高峰论坛分论坛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主持,论坛通过圆桌会议的形式分享了各个基地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采取的途径,取得的成果以及引发的思考。陈建瑜介绍,象山影视城2014年至今剧组从37个增长到100个左右,但是电影部分的增长不大,很多现代题材都在基地之外实景拍摄,影视基地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必须向精专深方向发展。
他提出,象山影视城转型升级路径应该走数字化、区域化、国际化和资本化道路。沈阳棋盘山影视基地代表缪立志说,北方基地相比南方存在先天缺陷,以年代戏、民国戏见长的该影视基地力争在服务上做到升级。八一厂影视基地主任魏国华则表示,以军事题材为特色、年服务超过40个剧组的王佐基地要向个性化、差异化方向继续努力。
王一川
许柏林认为,影视基地要摆脱旅游基地的影子和心大体弱的弊端,走专业化市场化之路,与影视产业共成长。河南中原影视城代表唐红坤介绍了2013年开始运营的中原民国、乡村特色基地,拍摄鸡年春节档影片《绝世高手》和万达的“鬼吹灯”的情况,提出影视基地与旅游发展矛盾的困惑。
海宁影视基地代表朱立峰表示,浙江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基地,但同质化的问题比较严重。浙江永康影视办负责人黄民斌也称,作为横店剧组外景地的永康拍摄基地受制于配套服务能力,效益有限,未来希望利用永康工业制造能力强的优势,着力于衍生品产业。
许柏林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藩在互动环节提出,目前中国影视产业基地需要理顺五大关系:一是内景和外景的关系,目前外景拍摄基地居多;二是拍摄地和旅游景区的关系,要保证拍摄基地的长远发展;三是单个基地和产业集群的关系,比如长三角地区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的优势,使各个基地之间既保持差异化又可形成区域协同效应;四是基础服务和高端服务的关系,从道具美术化妆等低端服务向调查咨询等高端方向发展;五是国内服务和国际服务的关系,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未来向国际服务转型。
最后在秦皇岛影视文化建设恳谈环节,秦皇岛市文广新局局长李文生等介绍了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裕的秦皇岛这一“天然摄影棚”,在未来影视产业基地发展方面的设想和展望。另外与会基地代表和专家学者一致呼吁成立影视产业基地的行业协会,形成合力,助力影视产业基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