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讯

【宁波日报头版】点燃影视“燎原之火” ——象山影视城跻身全国影视基地第一方阵探秘

来源:象山影视城     作者:管理员     更新时间:2017-03-24
         灼灼“十里桃花”,染红“影视之城”!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火遍大江南北,该剧主拍摄地象山影视城再度成为人们慕名踏访之地。



         《琅琊榜》《芈月传》……象山影视城“孕育”了一部部热剧,让人惊叹!同时,影视城自身也在文化产业领域书写了一个个大写的“奇迹”:6年来,摄影棚总量从零增至近20万平方米,拍摄剧组从年均不到5个跃至去年的107个,景区经营性收入从年均500万元增至去年的8759万元,均列全国影视基地前三强。



       万众瞩目的背后,谁能想到几经浮沉的煎熬!6年前,由民企运营的象山影视城因经营管理等问题身陷窘境举步维艰,一度成为萧条“死城”。不破不立!近年来,作为国有企业的象山影视城依靠改革驱动、创业激情,焕发勃勃生机,铿锵迈入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宁波文化产业扬名全国的“地标”!近日,记者深入象山影视城,探寻其改革“奥秘”。



       探秘一:
       摄影棚总量全国第一
       钱从哪里来?
       走进象山影视城所在的新桥镇,一个个厂房改造的摄影棚星罗棋布,一家家农宅改建的影视客栈遍地开花,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影视产业“风景”!
       然而2010年底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临危受命”成立时,象山影视城还是一个产业几乎空白的“烂摊子”。要“起死回生”实现跨越式发展,靠地方政府财力难以负荷。钱从哪里来,成了大家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
       穷则变,变则通!象山影视城通过市场“搭台”,探索引入类PPP模式,与各种社会资本进行“联姻”,以6年不到5000万元的小投入,撬动了影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我们不讲所有,只讲所在!”管委会主任陈建瑜以总量全国第一的摄影棚为例,影视城拉动周边闲置厂房16.5万平方米改造成摄影棚,如今影棚面积已是中影集团的5倍;和民营资本合作,由对方提供设备、技术,建成国内首家高科技数字摄影棚和亚洲最大水下摄影棚,租金收益双方按比例分成。
       摄影棚配备完善,让拍摄剧组从每年两三个增长到每天接待10个以上,去年象山影视城拍摄剧组居全国第二。目前,影棚需求火爆,一棚难求。
       在小投入、大合作的“联姻”模式下,象山影视城集聚社会力量,盘活民间资本,蝶变效应不断显现,进而激活了影视配套产业“整盘棋”。民国城利用纯民营资本投资2.4亿元建成,成为国内面积最大、景别最全的室内民国风格场景拍摄区;与全县2家五星级酒店、5家四星级酒店合作,并带动周边村庄建设影视客栈139家7500个床位,补好剧组吃住难的短板;先后引进道具租赁、后期制作等落户企业315家,完善配套产业链。

       探秘二:
       景区经营性收入全国第三
       人气从哪里来?
       当初管委会“操盘”时,象山影视城只有神雕侠侣城、春秋战国城两座“孤城”,游客“审美疲倦”,人气凋落。在北有中影,旁有横店、无锡等影视城的重重“包围”下,地处半岛偏远一隅的象山影视城如何从“夹缝”中突围而出,吸引人气? 
       30岁的民间艺人陈旭光的经历,道出了问题的“答案”。5年前,四处漂泊的他随北京天桥民间艺术团“投奔”象山影视城。景区为他们免费提供场地开设绝活剧场,不收租金。而陈旭光也用口吞宝剑等绝活,引来了一波波游客……象山影视城用互联网思维,将景区变成“淘宝”式平台,“淘”得各行顶尖团体加盟,以解决自身人才、技术不足等难题。“他们不是影视城编制内的人,但都是我们‘平台员工’!”管委会副主任胡根元介绍,目前景区四个演艺团队均系外引,影视城每年评选优秀演艺团队和优秀演职人员。
       在开放、共赢的平台效应下,“外脑智慧”源源不断涌入:小到博人一乐的斗鸡场,大到身临其境的影视虚拟体验厅,各类吸引游客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推陈出新,景区“内涵”节节攀升;在对外开拓市场上,通过代理、招标等方式引入外地旅行社,实施营销外包,从立足甬台温走向笑迎天下客。
       “淘宝”式巧引外力,成就了象山影视城旅游收入年年“跳高”:去年,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经营性收入居全国影视基地第三位,游客量和门票收入较设区前增加近13倍。
同时,象山影视城进一步“借力打力”,不断提升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2013年,影视城引进了全国首个影视乐园、总投资逾20亿元的浙江广电象山影视基地项目,一期、二期将于今年5月对外试营业。

       探秘三:
       从人心涣散到开拓进取
        “精气神”从哪里来?
       有作为就有地位!在最近举行的香港国际影视展上,象山影视城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60多家影视公司的关注,主办方为其临时增设对接会,4部总投资近6亿元的电影当场签约。
       此等“待遇”让象山影视城员工心气十足,但当初在他们眼中这是无法企及的奢望。对此,在工程部干了12年的老员工唐隆盛深有感触:“以前景区萧条,很多人看不到未来,班车上发牢骚,上班时打牌嗑瓜子,每天混日子。”
国企编制员工还是原来那100人,如何提起大家的“精气神”,破除人浮于事的沉疴?象山影视城向改革要效率,摸索企业化管理模式,倒逼生产力,如对营销部实施绩效考核,在保留基本底薪基础上按业绩完成情况奖惩。在机制调整下,员工活力焕发,敢挑重担。去年,营销部每位员工的业绩就能抵上6年前整座影视城全年的业务量,最高一位甚至做到了1000万元。
       机制“护航”的同时,打造中国最好影视基地的共同目标,也点燃了员工重新“创业”的激情!宣策部负责演艺活动的员工沈赛燕每到节庆活动,就和同事加班加点,“象山其他景区一说起影视城员工,都称赞我们永远打足‘鸡血’,干劲十足!”而影视城的快速发展也让大家充满成就感,工作热情更高。
       此外,象山影视城对原本保洁、物业等周边村民提供的简陋式服务,进行社会化外包,非专业人员或清退,或纳入专业公司,经过培训后再上岗。
       改革无止境,志当存高远!目前,我市文化产业正加速腾飞,作为“排头兵”的象山影视城在全力打造宁波“影视之城”核心示范区的同时,立足全国、接轨全球,朝着建设中国版梦工厂和国际化影视基地的梦想砥砺前行!

       (转自宁波日报头版 记者史伟刚 张伟方 沈孙晖)